冰粒 – 香港罕見的冬季降水現象
2017年1月香港的氣溫比正常暖,在春節大家有否趁假期到北方較冷的地方,感受在寒冷天氣下過白色新年的氣氛呢? 在香港能看到雪景的機會確實很低,但是各位還記得去年(2016年) 初的那次強烈寒潮嗎? 當時香港雖然没有下雪,但卻出現了更罕見的冬季降水現象 – 小冰粒。
小冰粒是如何形成?它和降雪又有什麼分別呢?
空氣中的水汽冷卻會凝結成雨點,當溫度足夠低於冰點時,水汽會直接凝結為固態的冰晶並組合成為雪花。冬天高空的氣溫很冷,如有足夠的水汽,雪花便開始形成。大氣層一般是隨高度越高,溫度越低。雪花受地心吸力下降時,如周圍溫度高於冰點,便會開始融化。如周圍溫度足夠低以致雪花下降到地面時没有融化或未全部融化,我們便可觀測到下雪現象。
但如果溫度不是隨高度變的越低,而是中間夾着一層較暖的空氣層(如圖1),會發生什麼事呢? 雪花會先融化成雨滴,當雨滴下降至零度以下的冷層時,雨滴再凝結成為小冰粒。和輕輕飄落的雪花不同,由於冰粒較硬,落在地面或硬物上甚至會彈來彈去。
2016年1月24日,香港受一股強烈寒潮影響,天氣非常寒冷。當日下午在香港國際機場首次觀察到冰粒這種罕見的冬季降水現象,高地亦有冰粒及廣泛的結冰報告。圖2是當日在大帽山雷達站附近觀察到的冰粒及結冰現象。圖3是那天早上的溫熵圖,它能顯示大氣層的垂直結構,黑色線及紅色線分別是溫度及露點隨高度的變化。圖五中可見當天大氣底部有兩個零度以下的冷層(用藍色標示),它們之間相隔著較暖的空氣層(用橙色標示),正好符合產生冰粒的條件。
小冰粒產生的過程中,空中存在由雪花融化而成尚未凝結的水點,這些水點遇到冷的物件時便結成冰依附其上。這種現象對飛行中的飛機造成危險,稱為積冰現象。當天政府飛行服務隊的直升機在大帽山執行拯救任務時就因遇上機身結冰的問題要臨時降落到石崗機場進行除冰,機場氣象所亦收到數班航機報告機身出現積冰。
迷人天氣現象的背後往往帶有一些危險性,大家在欣賞之餘也要注意安全呢!如欲閱覽更多有關冬季降水的文章,請瀏覽香港天文台網誌和教育資源:
https://www.hko.gov.hk/tc/blog/00000190.htm
https://www.hko.gov.hk/tc/blog/00000160.htm

圖一 冰粒形成的概念圖。

圖二 2016年1月24日在大帽山雷達站觀察到的冰粒(左)及結冰(右)現象。

圖三 2016年1月24日早上的溫熵圖。